作者:qywt
发布于:15-12-16
近年来,我国的水泥工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各类工厂的经营、生产主要依靠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的协同运作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工厂机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倘若没能采取合理、科学的维护措施或实施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则不仅无法保证机械、电气设备的质量安全,同时还将危害到操作、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对设备的运行、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一台设备故障停机而造成整条生产线停机数天的例子也不少见。对于投资数亿日产数千吨水泥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成为核心业务之一。同时,设备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基础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和经济管理,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也是水泥企业管理中的难点。作为水泥企业,生产设备的管理尤为重要。怎样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故障或事故率,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等等是企业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做好水泥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
一、应用设备综合信息实时控制系统对设备管理
设备对于运行环境有着一定要求,而不同的设备也要安置于不同的机房环境中。综合考虑设备的有效使用期限、质量要求、运行环境,设定周期性检查、维护的具体时间及方法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
早期的水泥生产设备管理就是“眼观、手摸、鼻嗅、尺测”,只能利用岗位工、巡检工来发现或预防水泥生产设备的故障隐患,设备管理处于被动的定期维修阶段。而设备综合信息实时控制系统是对电流、温度、流量、振动等参数通过微机控制进行实时采集,能够及早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
二、建立专人负责的定期点检设备的管理模式
设备的定期点检主要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日常运行状态及性能。将所有设备按照隶属关系和职责划分,划归各部门工段管理,并细分到指定人员专管。建立各工序设备管理档案卡,将每台设备管理任务分包到人,明确操作工、电工、维修工责任人,并挂牌承包,由承包人具体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与维修工作,并承担设备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罚,保证台台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责任有人承担,构成责任到人的基本的设备管理模式。
三、加强生产机械、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水泥生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为了消除设备故障、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效益。对水泥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必须做到:
1、生产设备的定期检修和检查。在进行设备的维护时,首先需要检查其外部、表面是否存有明显的缺损、破损、断裂等损坏,在充分了解设备的有效使用期限、维修历史等情况后,再进行设备内部的检查。在拆卸设备前,应排除其附近区域、部位的故障因素,待确定为内部故障后方可进行拆除,以此避免随意拆卸而造成的二次损坏。
2、生产设备使用过程必须按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不能拼设备。实际进行机械、电气设备的维护时,维护人员、技术人员需要利用视觉来观察设备外貌是否发生变形、破损、老化等现象以及监测仪器、工具上显示的数据、指示;利用听觉来判断设备运行期间的声音是否正常;利用嗅觉来判断设备运行时的温度、磨损等情况,当设备磨损过大、温度过高时通常会散发刺鼻的气味;对于一些低级绝缘设备、常规设备,可利用触觉通过触摸的方式来了解设备的运行温度、稳定性,判断其是否正常运转;对于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需要通过检测的方式,采用各种测量仪器、工具进行检查,以此获得各项运行参数、绝缘电阻值等指标、数据。
3、制订设备检查制度,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隐患,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措施,有目的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压缩修理时间,提高修理质量,降低维修成本。在工厂设备的运行期间,应针对设备的操作、维护、检查岗位实行责任制度,明确划分每个设备的业务活动内容,对已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深入分析,倘若是由于人为操作、维护不当所造成的损坏,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在岗人员适当惩处,以此规范业务操作。此外,还可开展绩效考核,对于生产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稳定的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养护工作及时、有效的维护人员、检查人员,可给予适当奖励,以此调动在岗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4、做好故障记录。故障记录是水泥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经检查、诊断,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后,把全过程简要地记录下来。故障的统计与分析。对水泥设备进行故障记录、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是为了研究设备磨损规律,制订维修保养标准提供原始资料。并应根据对设备故障的分析,采取一系列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
5、设备维护保养的量化考核。如何进行量化呢?可以通过设备的“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养达标率、运转率”五率来进行量化指标考核。指标量化后再围绕强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班组、工段、部门 “三级”考核体系。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放在设备管理中重要地位并与工资挂钩。这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就做到有章可循并形成了管理有目标、工作有标准、效果有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制。
四、做好生产设备的润滑工作
机械、电气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为了使企业生产能正常进行,就必须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润滑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任何设备都是由若干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可动零部件会按规定的接触表面作相对运动,有接触表面的相对运动就有摩擦,就会消耗能量并造成零部件的磨损。因此,完美的设备润滑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转率,减少故障的发生,有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
水泥生产线设备的润滑工作要顺利进行,首先要让员工认识到设备润滑的重要性。只有让设备操作工明白设备润滑的重要性,他们才会重视设备润滑工作。例如,在皮带机和减速机加入润滑油的作用是:减少齿轮之间的磨损、降低磨损产生的热量,降低设备工作温度,保护轴承不被高温烧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速机不加入润滑油或缺油,就会导致轴承烧坏,会导致减速机损坏,导致皮带机不能用,导致全线停产。而且,设备损坏后,设备的检修工作量大,设备的配件采购工作复杂。其次要提高操作工的能力,水泥生产线管理人员让每一位员工清楚地知道:他本岗位的每台设备的润滑点及润滑要求。如一台设备有哪几个润滑点,润滑点的具体位置,润滑点的加油方法,加油品种,加油频次及检查缺油的方法等。
五、实施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
设备维修费用的多少,除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外,更是设备故障率高低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对加强设备管理、避免材料浪费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参考企业历年设备维护维修费用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费用标准来指定一个考核费用定额,对部门进行考核,部门再对工段进行考核,实行节奖超罚,从而激发各部门、各工段和每位员工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
六、建立生产设备大修档案
设备的大修档案是设备在大修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的设备资料,历次的大修档案真实的记录了设备在不同时期运行出现的各种故障、原因、检修部位、检修办法、更换零部件等等,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对设备的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建立并完善设备大修档案有利于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为设备的大修计划,配件购置计划,设备更新等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重视大修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及时将每次大修的时间、检修人员、故障状况、更换部件、大修后的运行情况等信息记录清晰。有改造的部分,要将改造情况记录明确,改造图纸进行审批并一起归档。
七、强化“人本”管理
设备管理五要素中人是关键要素。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减少事故率,降低成本。因此,在设备的管理中我们始终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员工中进行了以“降低设备故障,提高经济效益”为主题的大讨论。使员工从“要我管好设备”向“我要管好”的思想转变。在实现观念转变中,重点克服了员工中存在的“设备不坏只管转”的拼设备思想,坚持对自己责任区的设备隐患,缺陷等问题开展“查、摆、找”和“整、治、升”活动。抓设备管理不但要增强员工的理念,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员工过硬的操作技术和维修技术,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员工在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对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理论、技术的培训,提高在岗人员业务水平,保证在岗人员的规范化操作、维护人员的正确处理、检查人员对故障的有效识别,从根本上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经常性的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采取对岗位操作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的考核,事故演练等形式,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业务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八、对生产设备实施技术改造
节约能源、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合理利用资源;不仅能增加企业的收入,更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向的当务手段。企业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是购买、更新落后设备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例如对回转窑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燃烧装置改造燃烧系统,节约用煤,对高耗能设备采用变频器,节约用电,采用高效能水泵节约用水等等。实践证明,技术改造对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工厂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将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纳入生产管理的日程中,齐抓共管,是设备维护保养得各项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促进工厂的可持续发展。